(1)在選擇剛性防水設計方案時,應根據屋面防水設施要求、區(qū)域條件、建筑特點等因素確定結構型式。一般情況下,可選擇普通細集料混凝土作為防水層在非松散材料保溫層和屋頂溫差較大的區(qū)域;在結構變化較大的基層,應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作為防水層。
(2)剛性防水層與上墻、護墻、凸出屋面結構的連接處應嚴格按照要求預留30mm的溝槽,并進行柔性密封處理。在屋面平面與立面接縫處留有縫隙凹槽,并小心處理,防止因溫度變形、體積膨脹引起的胸墻裂縫造成的剛性防水層破損部分開裂,造成滲漏。
(3)普通細集料混凝土防水層和補償收縮混凝土應使用作為防水層。普通細骨料混凝土與基層之間應嚴格設置隔離層。隔離層材料應選擇防水層和結構層完全隔離,以避免結構之間的交互層和防水層由于溫差、濕度、負載和沉降變形,使防水層變形和裂縫的結構層。
(4)混凝土施工前的防水層,斜率制作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和部分的斜率不符合要求,應當認真對待,和防水層的施工只能滿足設計要求后進行。
(5)普通硅酸鹽水泥應使用為普通細骨料混凝土防水層,而粗骨料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防水層厚度的1/3。中砂或粗砂,用于細骨料。在混凝土防水層中加入減水劑、防水劑等外加劑應使用,以提高其防水防滲性能。外加劑計量準確,進料順序正確,混合均勻;補縮混凝土作為防水層時,應嚴格按照要求滲透微膨脹劑,并認真計算滲透量,不得進行人工或材料切割。
(6)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小于2min;運輸過程中如有漏漿、離析,必須重新混合;每隔板混凝土必須澆筑一次,嚴禁施工縫。混凝土防水層厚度應均勻一致。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振搗壓實,打磨,接水后再拋光,使內外強度及干縮不一致,導致表層收縮開裂剝落,降低防水效果。
(7)為了防止混凝土早期干燥收縮裂縫引起的脫水,具體應當及時治愈后最后的設置,和細骨料混凝土前應充分濕達到設計強度,和標志應在明顯位置設置警告在必要時在早期階段的維護。
(8)有必要對詳細結構進行防水處理。施工前應謹慎進行技術交底。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操作,每道工序都要嚴格檢查。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以保證施工質量。防水層施工接觸后,如有條件進行蓄水試驗,蓄水時間必須符合要求。如無條件進行蓄水試驗,則在工程交付使用前一段時間的降雨后,技術人員應仔細檢查屋面防水效果,并立即處理漏水部位。
(9)嚴禁在極熱、極冷、雨、雪、沙等條件下施工混凝土防水層,防止混凝土凍結或干縮產生裂縫,降低防水效果。
(L0)混凝土防水層接縫施工前,應仔細清理接縫處雜物,選用密封性能好、附著力好、柔韌性好、抗老化能力強的接縫材料。